《报告》对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和2017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。 《报告》指出,这五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。全省人民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攻坚克难,开拓进取,扎实推进省第九次、第十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,胜利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,顺利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,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  刚刚过去的2017年,我省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,着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,着力下好创新“先手棋”,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,着力加强重点污染防治,着力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,着力抓好民生工作,较好完成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任务,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、结构优化、稳中向好。

  【亮点】

  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

  【摘要】

 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。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。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。

  【解读】

  近两年化解煤炭、生铁粗钢产能1672万吨、631万吨,商品房去化周期从19个月减少到12.7个月,降低企业成本1700亿元以上。新兴产业重大基地、重大工程、重大专项建设全面展开,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.2%和14.5%。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,粮食最高产量突破700亿斤,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.5%。加快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,皖江8市整体纳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6.5%提高到53.5%。

  【亮点】

 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

  【摘要】

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,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。

  【解读】

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,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,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,区域创新网络不断完善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.29件增加到7.7件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、国家技术发明奖、国家科技进步奖62项。量子信息、热核聚变、稳态强磁场、铁基超导等前沿技术率先突破,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“墨子号”、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由中科大主导研制,全球最薄触控玻璃实现量产,液晶显示全球最高世代线建成投产,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开放创新平台,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建设,全国首家智慧医院挂牌运营,创新引领型发展在江淮大地呈现蓬勃生机。

  【亮点】

 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

  【摘要】

  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,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前1年完成,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全面展开,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。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民营经济活力持续增强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,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。

  【解读】

  我省率先建立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编制周转池制度,率先实现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全覆盖。各类市场主体从192.5万户增加到381.4万户。江淮汽车、华安证券、建工集团整体上市。755个村实施“三变”改革。改革的广度、深度、力度日益增强,改革的动力、活力、红利日益显现。

  【亮点】

  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

  【摘要】

  实施双向互动、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,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日益凸显。推进外贸优进优出。坚持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并重。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。

  【解读】

  5年来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.2%提高到24.7%,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%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3亿美元,年均增长13%,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增加到152家,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、海螺海外发展、马钢收购瓦顿等国际产能合作顺利实施。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,新增国家级开发区6家,设立综合保税区3家、保税物流中心(B型)4家、进境指定口岸11个。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成运行,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56项。

  【亮点】

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

  【摘要】

  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。加强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。农村厕所、垃圾、污水“三大革命”扎实推进,人居环境不断改善。全面推行河长制,率先探索林长制。加快“三河一湖一园一区”生态文明示范创建。

  【解读】

  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,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.1%,PM10年均浓度下降11.1%,主要河流、湖泊总体水质稳中趋好。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展开。巢湖流域、黄山、蚌埠、宣城入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。

  【亮点】

 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

  【摘要】

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。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,省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。

  【解读】

  马鞍山、合肥、铜陵、芜湖、淮北、蚌埠、宣城、安庆先后入列全国文明城市,总数居全国第3位。入列“中国好人榜”人数增加到1162人,连续10年全国第一。 11部作品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5人获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,大运河(安徽段)入选世界文化遗产。省出版集团、发行集团稳居全国文化企业30强。

  【亮点】

 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

  【摘要】

  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,落实“六个精准”“五个一批”,坚持“六看六确保”,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。产业扶贫覆盖所有贫困村,创造性实施“351”“180”健康脱贫政策,探索出解决因病致贫的有效途径。

  【解读】

  5年来,贫困人口从679.1万人减少到120.2万人,贫困发生率从12.6%下降到2.2%。建成村级光伏电站6317个、户用31.5万户。完成6.3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。 “雨露计划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。

  【亮点】

 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

  【摘要】

 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大力发展社会事业,持续实施民生工程。

  【解读】

 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、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、高考录取率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,3所高校、13个学科跻身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,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,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。健康安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,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、城乡养老服务体系、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信访制度和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更加完善,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,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构建,连续8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。


      《报告》指出,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,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的攻坚战,全面实施科教兴皖战略、人才强省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可持续发展战略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全面推进经济强省、文化强省、生态强省、科教强省、人才强省建设,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。

  《报告》强调,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改革开放40周年,也是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,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

  【摘要】

 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引领着安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程。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确立了“一建设、三同步”的目标思路和阶段性安排,绘制了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宏伟蓝图。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,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,把握阶段性发展规律,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,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不断开创安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

  【解读】

 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: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,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,人力资本素质明显提升,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,质量效益和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,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;创新能力显著跃升;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;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;经济开放度显著扩大;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进,居民人均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,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
 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:加快打造创新型省份,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;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;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、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、更具活力和效率的现代市场体系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,提升全省发展整体效能;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,增强发展的协同性、联动性、整体性;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;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;推进绿色发展,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;加强污染防治,还自然以宁静、和谐、美丽;保护生态系统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加快推动全面开放,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;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,坚持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并重,不断提升双向互动、内外联动的开放水平;展开全面开放空间新布局,打造更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新体系,形成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体制。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共享,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;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“七有”目标,补齐民生短板;全面发展社会事业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推动文化繁荣兴盛,深化平安安徽建设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

  【摘要】

 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。

  【解读】

  《报告》指出,2018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。其中,“加强创新能力建设”摆在首位。今年将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规划和建设。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支撑体系,开工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,开展合肥先进光源预研,支持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、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。建设首批10个安徽省实验室,首批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。开展企业研发准备金、创新券制度试点。开辟人才激励、人才引进、人才职称三大“绿色通道”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
  【摘要】

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。继续抓好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加快发展智慧经济。

  【解读】

  在“去降补”上,将再退出煤炭产能690万吨,压减生铁粗钢产能228万吨,推动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纺织、食品等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,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,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,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,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,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。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,实施新能源汽车、智能语音、集成电路、工业机器人、现代医疗医药等专项支持政策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在军民融合发展上,加快省军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,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军民融合建设项目。在发展智慧经济上,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工程,加快发展智能芯片、智能终端等制造业,大力培育电子商务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数字创意、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,加快“中国声谷”建设,在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物流、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“智慧+”应用试点示范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

  【摘要】

  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,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。促进消费稳定较快增长,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,推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。

  【解读】

  今年将落实促进消费政策,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。扩大信息消费,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,扩大健康消费,加快旅游业发展,大力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。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,加大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开放力度,吸引民间资本进入。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提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

  【摘要】

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推进“三农”工作全面发展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,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着力补齐农村突出短板,促进县域经济振兴。

  【解读】

  在现代农业建设上,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,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以上,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,加快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,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,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。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,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,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“三变”改革,探索盘活用好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有效办法。在促进县域经济振兴上,大力发展特色经济,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,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,大力发展现代招商,促进企业引入新业态、新模式,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”,努力实现借势发展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重点领域改革和开放型经济发展

  【摘要】

 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、“放管服”改革、财税体制改革、金融改革,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。

  【解读】

 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上,加强国有资产有效监管,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,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,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,加快国有企业“三供一业”分离移交。 “放管服”改革上,启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;统筹推进“多证合一”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推动“照后减证”;完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深化综合执法改革;全面建成全省政务服务“一张网”,加快一网通办、不见面审批。金融改革上,发展普惠金融,改善“三农”、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;推动企业上市挂牌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。

  在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上,启动实施农产品、家电等传统产品出口提升计划,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,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管理,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工商合作平台建设,推进开发区优化整合,加快产城融合发展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

  【摘要】

 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。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,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

  【解读】

  稳妥处置地方隐性债务风险,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,建立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问责机制。积极稳妥去杠杆,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;加强金融机构信用风险、流动性风险、公司治理风险以及“僵尸企业”债务风险防控;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

  【摘要】

 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。加强产业就业扶贫,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,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,完善脱真贫真脱贫工作机制。

  【解读】

  今年的减贫目标是,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个省级贫困县摘帽,7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,7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。推广“四带一自”产业扶贫模式,实施贫困村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推进行动。从今年起,省级财政新增扶贫专项资金50%以上用于深度贫困县。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,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,改善行蓄洪区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质量。落实省定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,加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,完成198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安置任务,健全贫困地区基本社会保险制度,优化“351”“180”健康脱贫政策。健全防范返贫机制,落实脱贫后续帮扶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

  【摘要】

 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,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,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。

  【解读】

  今年将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深入实施环境保护“五个一”专项行动,还将抓好城乡黑臭水体治理行动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行动三个专项行动。在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上,抓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实施;严格落实河长制、湖长制,全面推行林长制;扩大生态补偿机制覆盖面;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,探索建立环境信用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

  【摘要】

 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,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。办好公平优质教育,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,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加大住房保障力度,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,推进健康安徽建设。

  【解读】

  在办好教育方面,今年将全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,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个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6%。推进中小学教师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,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%以上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,推进中考、高考综合改革,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。在促进就业方面,深入实施“创业江淮”行动计划,持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,扎实做好农民工、去产能分流职工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,构建和谐劳动关系,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。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,今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50%,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,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补助标准。在住房保障方面,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,对低保、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加快实现应保尽保,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、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保障范围,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8.18万套,基本建成23.75万套,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。因城施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,盘活存量住房,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。在健康安徽建设方面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,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,深化医联体建设,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,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,支持社会办医,发展健康产业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,创建智慧养老院,建设30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。

  《报告》明确,今年计划投入1067亿元,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,其中新增学前教育、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、农村环境“三大革命”等工程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

  【摘要】

 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提升平安安徽建设水平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,深入开展“守护平安”系列行动,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。

  【解读】

  深入开展“守护平安”系列行动,健全立体化、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。严厉打击网上虚假信息诈骗、倒卖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,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。推进安全生产“铸安”行动常态化实效化,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“六项机制”制度化规范化,实现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覆盖。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。守护平安,“防”字当头,切实抓好两项行动:一是安全保障监测体系建设行动,推进道路交通、城市管网、消防、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建设,及时监测预警风险隐患,提前采取管控措施,有效防范事故发生;二是地质调查和灾害防治行动,建成地质灾害三维信息平台系统、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处置系统,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、风险评估和综合治理。

  【关键词】

 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
  【摘要】

 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,更要有新作为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牢记职责使命,加强政府改革创新,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。

  【解读】

  《报告》明确提出,着力打造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的政府,着力打造依法行政、治理高效的政府,着力打造清正廉洁、纪律严明的政府,着力打造勤政为民、敢于担当的政府。

  “始终把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时刻把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记在心上、抓在手上。 ”《报告》指出,大力营造愿作为、敢担当的风气,旗帜鲜明为那些勇于担当、踏实做事的干部鼓劲撑腰,激励广大公职人员尽职尽责、苦干实干,创造出无愧于时代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!